
关于黛玉,误解很多,说黛玉是“白富美”,上有贾母溺爱,下有宝玉宠爱,但还是整天哭哭啼啼的,容易小心眼,怀疑宝玉和宝钗的关系,和宝玉闹个没完。
王蒙先生曾开玩笑说,能被黛玉爱上,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,即使婚后被黛玉逼得跳井,也死而无憾。
做黛玉的男朋友,不仅不会被黛玉逼得跳井,而且会非常幸福,因为和这种误解相反,黛玉其实是善解人意、宽容大度的女孩子,堪称“中国好女友”。
1.高素质
在宝、黛互相表白后,黛玉再也没有和宝玉闹过,黛玉显现出了作为女朋友的良好素质,不但和“情敌们”都成了朋友,还体贴、关心着宝玉。
第四十二回“蘅芜君兰言解疑癖”,宝钗把黛玉叫到蘅芜苑说,在招待刘姥姥的宴席上,黛玉行酒令时引用了《西厢记》《牡丹亭》里的句子。
这两本书在当时都属于禁书,因而黛玉是羞愧难当,宝钗趁机教导黛玉不要看杂书,要谨守女儿本分,黛玉“心下暗伏”,认为宝钗这样劝自己是好意。
随后,宝钗又借给黛玉送燕窝的机会,进一步联络感情,黛玉仍从善良的动机去理解宝钗,进而对宝钗说出了上文中引用的担心自身经济状况的肺腑之言。
再后来,黛玉认薛姨妈为母亲,认宝钗为姐姐,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人。
黛玉在知道宝玉对自己的感情后,不再担心“金玉之说”,也不再设防,当“金玉之说”的女主角及其家人对自己示好后,很快就从内心接纳了她们。
贾母送给宝琴一件漂亮的斗篷,并让丫鬟传话,“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”,宝钗忍不住吐槽,对宝琴说,“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”,这时,宝玉和黛玉也来了。
湘云接上宝钗的话头,暗指黛玉会因宝琴受宠而生气,而黛玉一点也不生气,还亲切地喊宝琴“妹妹”。
宝玉不知道黛玉与宝钗和解之事,正担心贾母疼宝琴,黛玉会心里不自在,因此随后借《西厢记》中的典故,委婉地询问黛玉原因。
黛玉主动进行自我批评,说自己之前多疑,错怪了宝钗,“因把说错了酒令起,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,细细告诉了宝玉”。
这就是坦率、真诚的黛玉,在男朋友面前说自己的不好,说曾经的“情敌”的好,只有对自己和爱情都有信心,才能做到如此坦荡。
2.理解和包容
”黛玉懂得妙玉,知道她是一个傲气的女孩,和人交往讲求平等,带着仆人去的宝玉反而不会受她待见。
妙玉为人孤僻,连厚道的李纨都厌恶她,而黛玉理解并尊重妙玉,给了她和宝玉充分自由的交往空间。
在表白时,宝玉对黛玉说“你放心”,黛玉不也对宝玉说“你放心”了吗?不同的是,宝玉是用语言说的,而黛玉是用行动说的。
以上列举的黛玉的种种表现,是能够让男朋友放心的,然而,黛玉仍然无法放心,她始终不放心自己的命运。
这一点主要是通过黛玉的眼泪和诗词来表现的,在表白之后,黛玉依然时常流眼泪。
去探望被贾政打成重伤的宝玉,黛玉站在怡红院外,看见贾母、凤姐、邢夫人、王夫人等人进院去,不禁“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,早又泪珠满面”。
黛玉唯一的指望,就是贾母,然而,即使老外婆豁上了老命,也很难帮到外孙女,因为,最有权力决定宝玉婚姻大事的人,并不是他的祖母,而是父母,尤其是母亲。
王夫人为宝玉选的媳妇是宝钗,贾母所能做的,只是拖延商议宝玉婚事的时间。
紫鹃让黛玉早拿主意,然而,黛玉能拿什么主意呢?连贾母都做不了主的事,黛玉又有什么办法?爱情是罪过,婚姻靠父母,孤女黛玉只能在苦苦等待中流眼泪。
所谓“老健春寒秋后热”,当时间的利刃把黛玉唯一的指望斩断后,黛玉将陷入紫鹃所说的“凭人去欺负”的境地。
3.结语
林黛玉其实在文中是一个很令人心疼的形象,《红楼梦》原稿至少有八十回,而黛玉和宝玉吵闹只有前三十一回,后文可以看出林黛玉的魅力。
